日期:2017-05-11 12:00:00
内容提要: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与清洁能源开发,新能源由此构成了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发达国家纷纷制定低碳经济发展理念下新能源发展战略,以期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战略制高点,中国也要加快新能源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商业化的步伐。本文以发展新能源为重点,介绍了中国新能源利用现状和发展前景,论述了中国发展新能源的优势以及当前的发展瓶颈,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 键 词:低碳经济 节能减排 新能源 政策建议
进入2l世纪以来,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传统能源因为消耗严重而面临枯竭危机。如何调整能源结构和发展低碳经济是当前我国面临的紧迫问题。新能源作为非常规能源,是在传统能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类型能源,其各种形式都是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于太阳、物质内部结构变化或地球内部深处所产生的能量,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核能、地热能和海洋能以及由可再生能源衍生出来的生物燃料和氢所产生的能量。2009年l2月18日,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上,温家宝总理郑重承诺,中国减缓温室气体排放,不附加任何条件,不与任何国家的减排目标挂钩。这充分表明我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坚定立场。由此可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发展低碳经济,将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世界各国普遍认可的下一轮经济增长的动力,它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强调通过对实体经济的技术创新、组织创新以及发展模式的转型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适应和减缓地球气候变暖。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将极大地带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一、低碳经济概述
(一)低碳经济产生的背景
工业革命以来,矿物化石的炼制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经济的发展,但也引发了严重的资源与环境困境。特别是20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世界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能源特别是化石能源的大量开发和使用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包括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危害以及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暖,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必须面对的严峻课题。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客观上要求世界各国通力协作减低或控制二氧化碳排放,以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50多个国家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构成了国际社会在对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199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在日本京都举行。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2007年12月3日—15日,世人瞩目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印尼巴厘岛召开,这是联合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气候大会。经过参加国的激烈交锋,最终通过了“巴厘岛路线图”,确认为阻止人类活动加剧气候变化必须“大幅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文件援引科学研究建议,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排放量相对于1990年排放量减少25%至40%。会议还提出应通过谈判为工业化国家制定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发展中国家应采取措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长,比较发达国家应向比较落后国家转让环境保护技术。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世界各国都在为实现通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和气候的影响这个目标做出努力,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各国政府都极其重视发展低碳经济。
(二)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低碳经济”是在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严峻挑战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全球人口规模的不断膨胀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比以往得到更大幅度的利用,但是它也带来了诸如大气污染、水源污染、放射性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为改变这种不利状况,诸如“低碳技术”“低碳经济”“低碳发展”“低碳世界”“低碳城市”“低碳社会”“低碳生活方式”等一系列新概念、新名词应运而生。
(三)新能源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作用
中国目前的能源结构以煤为主,每燃烧一吨煤炭会产生4.12吨的二氧化碳气体,比石油和天然气每吨多30%和70%。中国是当今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在2007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从1990年到2006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翻了几番,预计到2030年,其排放总量将上升至2006年的2倍。所以,要大力发展新能源的风能、太阳能、地热、潮汐、生物质能、水电和核电,以减轻对以煤为主的化石能源的依赖,也有助于缓解中国面对的节能减排的巨大国际压力。
大力发展以新能源为代表的低碳能源,将可能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开辟一条新路,摈弃传统的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同时,每一次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之后,都酝酿着一次新的产业和技术革命。而这一次产业和技术革命,将会是一次改变人类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低碳经济发展方式相适应的能源革命。
二、我国新能源的发展
当今世界,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核能、海洋能等新能源产业及技术快速发展,成为缓解能源危机、改善现有能源结构的重要途径,高度关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成为当前各国政府的首选。
(一)太阳能。我国具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太阳能较丰富的区域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年辐射量超过60 亿焦/平方米,每年地表吸收的太阳能大约相当于1.7万亿吨标准煤,具有良好的太阳能利用条件,特别是西北、西南地区,太阳能资源尤为丰富。目前,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已日趋成熟,其应用的市场障碍主要是成本过高和硅材料短缺。自2004 年以来,在国际光伏市场尤其是德国、日本市场强大需求的拉动下,我国的光伏产品生产能力迅速扩张,晶体硅片、太阳能电池的生产能力以及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封装能力大为增加,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际知名度的光伏电池生产企业。我国光伏组件的生产能力已从2000 年的不到10兆瓦发展到2008年的2500兆瓦,居世界第一位。但自2006 年以来,光伏产业链发展出现不平衡局面,即上游环节(硅锭/片的生产)能力小,下游环节(组件的封装)能力大,造成国际市场多晶硅原料的紧缺和涨价,成为太阳能资源利用的障碍。
(二)风能。“十一五”期间,在我国风能资源丰富的东部沿海和西北、华北、东北地区,建设了约30 个100 万千瓦级的大型风电项目,在江苏、河北、内蒙古、甘肃、新疆等地形成6 个l000 万千瓦级的风电基地。离网型小风电也是我国风电发展的重要方面,目前,已经形成单个系统容量从100 瓦到10 千瓦的成熟的小风机系列产品。其中2009年生产的5 万多台小风机,有2 万多台出口到世界30 多个国家和地区,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生物质能。我国生物质能资源种类繁多、利用技术多样。沼气利用技术基本成熟,尤其是户用沼气,已经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户用沼气系统和零部件基本实现了标准化生产和专业化施工,大部分地区建立了沼气技术服务机构,具备了较强的技术服务能力;大中型沼气工程工艺技术成熟,已形成了专业化的设计、施工队伍和基本完备的服务体系,具备了大规模发展的条件。在生物质发电方面,已经基本掌握了农林生物质发电、城市垃圾发电、生物质致密成型燃料等技术.但目前的开发利用规模还有待扩大,仍需解决资源分散、原料收集成本高、原料供应的连续性和保证度等问题。
(四)核能。目前,我国已形成了浙江秦山、广东大亚湾和江苏田湾等核电基地,在役核电机组1l 台,总装机容量910万千瓦,占全国电力装机容量的1.3%。“十五”末期和“十一五”早期开工建设的岭澳二期和秦山二期扩建工程两台机组的工程建设已进入核岛主设备全面安装阶段;辽宁红沿河、福建宁德、广东阳江、福建福清、浙江方家山等核电工程相继开工建设;海南昌江已获得国家批准建设。我国已具备核电加快发展的基础,三代核电技术的引进和消化吸收将进一步促进核电发展。
(五)海洋能。目前,国内尚无制造大型潮汐发电机组的经验。法国朗斯电站采用的灯泡贯流式机组属于潮汐发电的第一代机型,单机容量为1万千瓦;加拿大安纳波利斯电站采用的全贯流式机组为第二代机型,单机容量2 万千瓦。我国的江厦电站机组参照法国朗斯电站并结合江厦的具体条件设计,单机容量500~700 千瓦;研究开发的全贯流机组在广东梅县禅兴寺低水头电站试运行。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目前尚无制造万千瓦以上级的潮汐发电机组经验。总的来说,潮汐发电技术已经成熟,朗斯电站机组已正常运行超过40 年,江厦电站也已正常运行20 多年,这些机组的制造是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技术,利用先进制造技术、材料技术和控制技术以及流体动力技术设计,对改进潮汐发电机组性能、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等方面仍有很大的潜力。
三、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机遇
(一)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积极推进能源市场化改革。建立有效的能源管理体制和能源保障体系,前提在于能源的市场化。我国能源市场化改革从 21 世纪才开始起步,时间不长,旧的秩序尚未打破,新的秩序还未构建,依据我国能源产业的现实发展情况,能源市场化必须要有选择、有重点、分阶段、分步骤地推进,实行渐进式市场改革。积极培育能源行业的高效竞争态势,减少政府的行政审批和干预,国家只能审批事关国民经济安全、影响环境资源以及涉及整体布局的重大项目和限制类项目;积极塑造良好的交易环境,打破能源行业界限,促进能源产业整合。能源产业是一个有机整体,石油、煤炭以及天然气不仅可以转化为电力,而且还可以相互替代,发展低碳经济需要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按照能源产业上下游一体化和经济高效原则,需要重建能源产业集群;通过其产业内融合,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以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在建立能源企业现代企业制度方面,进一步加快能源企业的产权改革,引进民营资本和外国资本,发展能源产业混合所有制经济,改变目前国有能源企业存在的一股独大等公司治理结构不规范问题。
(二)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全社会能源高效合理利用管理制度。政府调控能源供求和制定、落实节能政策,主要依托健全的节能管理体制。为此,需要加强各级政府节能管理机构的建设,分配其职能,配备称职的人员,确定工作目标和责任,依法履行职责;同时,应加强节能管理机构与相关政府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如国土资源部、水利部、科技部等部门,形成健全高效的政府节能工作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加强能源制度建设,提高政府能源服务、能源管理、能源监督和监测的能力和水平,推行大中型企业能效利用水平公报制度,建立较为完善的能源统计体系,在公共财政的范围内支持节能,如财政贴息,尽快推进有利于开展能源工作的新环境。
(三)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节能激励机制。积极利用价格、财政、税收、信贷向节能倾斜,这是引导、推进全社会和企业积极开展节能活动的必要条件。其中,合理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尤为重要,价格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配置资源的最重要手段,如果能源价格不合理,资源就不会向节能产业流动,这样节能措施也就难以落实。要把合理的能源价格体系、能源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作为重要的基础工作抓好,探索开征能源消费税的可行性和现实性研究,进一步完善已经出台的燃油税条件;制定节能产品鼓励目录,对使用和生产目录产品内的企业予以表扬和鼓励,并以物质方式给予一定奖励;指导三大政策性银行即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为节能项目提供贴息或无息贷款,引导商业银行增加节能信贷,国家给予商业银行适当的税收减免,监督地方政府建立节能发展专项资金,着重支持节能技术研发和节能示范工程的建设。
四、对低碳经济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
发展低碳经济需要以使用新能源为基础,目前各地都把发展新能源作为能源战略的一个方向,这对中国是压力,是挑战,同时也是机遇,我们必须要有高度的危机意识和紧迫感,通过发展新能源,缓解我国日趋严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同时抢占本轮经济复苏的制高点。
(一)加强政府公共财政对新能源发展的支持力度
公共财政支持新能源发展的理由,一是新能源是事关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二是新能源作为处于低级发展阶段的弱小产业,特别需要政府公共财政政策的扶持;三是新能源成本高,投资风险大,融资困难,在产业化、商业化水平较低的发展初期,政府各项政策的支持是非常必要的。完善财政对新能源的补贴政策。在推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新能源产业是促进消费、增加投资、稳定出口的一个重要结合点,也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年来,为加快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中央和地方政府对新能源实行了一些补贴政策,收到了明显效果,今后,应加以调整和改善,加大财政补贴力度,综合运用各种补贴手段。一是继续实行财政补贴政策,发挥消费对扩大市场规模的带动作用。
(二)拓宽融资渠道,培育新能源的产业融资能力
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共同难点在于成本高企。目前不论是光伏发电、风电还是核电,其利用成本却远远高于传统能源,技术难题也有待进一步攻克。以光伏发电为例,目前其初始投资成本仍高达3.5万元/千瓦,发电成本高达1.3元~1.7元/千瓦,分别是传统火电的7倍和5倍左右,成为制约光伏发电大规模应用的主要障碍。目前全球新能源应用主要还是依靠政策支持,主要包括初始投资补贴、上网电价补贴、技术研发支持、应用推广等。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一是政府要在直接增加可再生能源投资的同时,将财政政策与银行信贷政策配合。财政要加大贷款贴息的力度,鼓励商业银行扩大信贷规模和覆盖面,在贷款利率期限方面给予更多优惠。二是要改革投融资体制,实现新能源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允许民间资本进入新能源开发领域,同时积极吸引国外资本参与中国新能源开发。三是要参照国外经验,建立新能源基金制度,其使用方向主要为可再生能源项目开发、商业发展、产品和设备安装等。
(三)加快推动科技创新,降低新能源的生产成本
发展新能源已成为世界各国实现经济振兴的共识,当前,科学研究滞后和技术创新能力缺乏是制约中国新能源发展的极大障碍。通过技术创新推动新能源发展的举措主要有:1.对中国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分布情况进行统一而又详细的调查和评估,为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其基本依据;2.形成政府、企业联动机制,为新能源技术研究与开发提供支持。政府要尽力保证新能源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的投入;3.建立新能源技术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构架。形成以企业和科研机构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结语
能源枯竭和环境恶化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威胁,新能源开发迫在眉睫。新能源即将成为人类历史上的“第四次能源革命”,新能源产业将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开发新能源、实施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成为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