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莹莹:天气衍生品与能源业风险管理的法律思考(2010年年会论文)

日期:2017-04-27 12:00:00

摘 要:天气风险会给能源行业带来经济损失,而天气衍生品是规避天气风险的新的金融工具,本文在介绍天气衍生品的含义、内容,总结我国建立天气衍生品市场的法制背景的基础上,分析了天气衍生品对能源行业规避天气风险的效用,提出能源企业应积极利用天气衍生品进行能源业的天气风险管理,有效减低天气风险造成的损失。

关键词:天气风险;天气衍生品;能源风险管理

当前地球的气候系统正在经历一次以全球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在这个大背景下,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会遭遇到气候异常现象,我国也不例外。我国幅员辽阔,气温、降水、风力等天气因素的时空分布严重不均,天气变化在不同地区间的差异较大;我国是季风气候国家,冬、夏季风进退时间早晚及强弱程度的不同常常造成气温和降水量等主要天气指标的年变化幅度较大。近年来,我国异常的天气状况经常发生,变化的不确定性强,天气偏离正常状况的程度严重,天气异常变化的概率高。同时我国又是世界上受气象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据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及民政部的统计:2010年上半年,我国自然灾害以洪涝、干旱、低温冷冻和雪灾、地震、风雹、山体滑坡和泥石流为主。经核定,上半年全国自然灾害受灾人口2.5亿人(次),因灾死亡3514人,失踪486人,紧急转移安置人口644万人(次);农作物受灾面积2029.4万公顷,其中绝收面积304.6万公顷;倒塌房屋90.7万间,损坏房屋301.4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2113.9亿元。我国气象灾害种类多、强度大、频率高,给各行各业带来巨大损失,其中包括国民经济的重要领域能源行业。因此,如何利用制度工具减低天气变化和自然灾害对能源行业所造成的损失成为一项紧要议题,其中天气衍生品作为一种新的金融工具在减低天气风险所造成的损失方面逐渐显露出其效用。

 

一、天气衍生品的含义

   天气衍生品(weather derivative)是指人们为了锁定天气风险而开发的以天气指数为基础资产的期货、期权、远期及互换等衍生工具。而天气风险是指由于未来非灾难性天气的非预期变化所引起的对经济单位现金流和收入的不确定性,它具有非灾难性、数量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天气风险一直是很多行业业绩的影响因素,据美国商务部估计,美国9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中,约有1万亿美元的生产者受到天气影响。[1]《纽约时报》也曾报道,全球多数企业的年收入都会严重受到天气状况的影响,其中,美国暴露在天气风险之下的年收入超过l万亿美元,欧洲约有125万亿美元,日本约有07万亿美元。[2]天气衍生品是天气风险证券化的产物,它通过衍生合同对天气风险进行分割、重组和交易,从而实现风险承担主体的转换。[3]

天气衍生品不同于传统的天气类保险工具,区别在于:第一,标准的保险合同有两个基本要素,即损失证明和保险费。企业要投天气类保险,必定是投保对象有潜在的损失,而且一定要证明此损失是特定的天气事件造成的。天气类衍生品无须具备上述两个要素,因而不同于传统的保险合同。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别是:传统的保险是对低概率、高风险的天气事件如洪水、飓风等所导致的损失进行补偿,而天气类衍生品主要是补偿企业由于高概率、低风险的天气事件所带来的损失,例如暖冬、凉夏、干旱等天气状况。[4]

天气衍生品市场最早在美国建立起来,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已有越来越多的参与者来自世界各地。天气衍生品的发展出现了全球化趋势。欧洲和亚太地区的一些发达国家,如法国、瑞士、德国、英国、日本、芬兰等,都己出现了天气衍生产品的场外交易,并且其中一些国家已经推出了或正在计划推出天气衍生品的场内交易产品。此外,一些第三世界国家也正在考虑将天气衍生品作为一项金融创新。

最初,天气衍生品是以场外交易(OTC)的方式开展起来的。1999年,天气衍生品进入期货交易所进行交易,使天气风险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成为最先进行温度方面期货交易的交易所,交易的电子化和规范化更是扩大了天气衍生品的交易规模。近来,天气衍生品的发展速度尤为快速。天气风险管理联盟(Weather Risk Management AssociationWRMA)公布的数据显示,天气衍生品的合约交易价值除了在2002年有小幅下降之外,其他年份都保持了持续的高速增长。[5]

                  1: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天气衍生品城市分布

 

 

亚特兰大    得梅因    纽约    巴尔的摩    底特律

费城    波士顿    休斯敦    波特兰    芝加哥

堪萨斯城    萨克拉曼多    辛辛那提    拉斯维加斯   

达拉斯    盐湖城    明尼阿波利斯    图森

阿姆斯特丹    伦敦    罗马    柏林    马德里

斯德哥尔摩    埃森    巴黎    巴塞罗那

亚太地区

大阪    东京

 

二、天气衍生品的内容

用于防范天气风险的天气衍生品是以不同的天气指数为基础的金融衍生工具,包括期货、期权、互换和套保期权。作为天气标的指数的有基于气温的温值(degree day)(包括制热指数HDD、制冷指数CDD、能源温值EDD、生长温值GDD以及其他气温指数)、风力、降雪量、降雨量、水流量、湿度等等,大多数的天气衍生工具都是以一定时期内(通常是若干个月或整个夏季、冬季)的累计HDDCDD为基础,数据可以从合约中规定的气象站收集到。

其中能源温值EDD主要来源于能源部门规避天气风险的需求。在不太冷的冬季,人们取暖所需的能源减少;不太热的夏季,人们制冷所需的能源减少。这两种因素对能源供应商的影响是相同的,都是减少其销售量。因此,人们设计了EDD来对能源商全年的天气风险进行保护。EDDHDDCDD的累计总数,其合同期间通常是全年。

期货是由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的特定时点,以特定价格来买卖特定商品的合约,交易物为天气指数的货币价值,采用现金交割结算。在天气期货市场中,交易者可以通过买进(卖出)与现货市场数量相当,但交易方向相反的期货合约,达到在未来某一时间利用卖出(买进)期货合约而补偿因现货市场价格变动所带来的实际价格风险,实现套期保值,规避风险的目的。

天气期权是一种期货期权,表示投资者在未来某一日期有权买卖某一个天气指数期货合同,分为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看涨期权又称“上限合约”,当指定场所测定的天气指数的累积数量超出(低于)了预先议定的水平时,看涨(跌)期权的买方通过支付期权费来执行此权利,即按预定的价格买入(卖出)天气指数而获取利润,否则将放弃交易,收益为零,损失的只有支付给卖方的期权费。通过此操作,合约买方可以将由于天气指数持续走高(低)而造成的损失锁定在一定水平。

互换是参与双方为了交换风险而签订的合约,在此合约中,双方都不用支付保证金。对双方而言,所涉及的风险应该是逆相关的,合约要求当天气指数上升到某一特定水平之上(或下降到某一特定水平之下)时,收入较高的一方对另一方支付补偿。这样,双方的收益上限和损失下限均被加以限制,从而减少了收入的波动。[6]

套保期权又称上下限选择权,是结合买权与卖权的天气衍生品。利用套保期权可将公司营收锁住于特定上下限范围,举例说明:一企业购买一个低履约水平的卖权,其标的为温度指数,该企业同时出售一高履约水平的买权,标的仍为温度指数。假若温度指数在两个履约水平内,则期权买方与卖方均不会有任何现金支出,然而假如温度指数低于卖权履约水平时,则该企业可获利。假若温度指数超出买权之履约水平,则企业需支付现金给买权买方。因此,套期保权可以在两个履约水平以外的天气状况将收入稳定在一定范围之内。[7]

 

三、天气衍生品在我国设立的法制背景

  政策和法律的制度支持是天气衍生品市场建立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政府一直十分重视衍生品市场的发展,近几年,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律法规,逐步建立健全了衍生品交易法律法规体系。

19996月,国务院颁布了《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与之相配套的《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期货经纪公司管理办法》,《期货经纪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和《期货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办法》也相继发布实施。随后,对交易所《章程》和《交易规则》以及《交易规则》的实施细则进行了全面修订。这些法规系统总结了我国期货市场试点和监管工作的经验教训,初步建立了期货市场法规体系,加强了对期货市场的法制监管,为期货市场的规范运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1年初,我国“十五”计划纲要中提出“要稳步发展期货市场”,为期货市场的稳步发展指明了方向,国内期货市场开始复苏。

20035月,最高人民法院颁发实施了《关于审理期货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规范了期货交易所、期货公司、投资者在期货交易中的权利和义务,以及民事责任承担等问题.另外,199912月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将期货市场中的操纵,内幕交易等行为列入刑法制裁的范围。

2003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在全会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丰富资本市场产品。在这一方针指引下,我国资本市场的产品创新活力得到了极大地激发与释放,产品创新之路将由此循序渐进,多层次地全面展开。

20041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代表了我国对场外和场内衍生品发展的积极态度和推动力度。其中明确提出,完善以市场为主导的产品创新机制,形成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并举、股票融资与债券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产品结构”,“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品种创新机制、研究开发与股票和债券相关的新品种及其衍生产品”等内容,对发展我国金融衍生产品提供了政策支持。

20042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了中国第一部专门针对金融衍生产品的法规——《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为金融机构从事衍生品交易制定了专门的办法,这又将推动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衍生产品品种发展从有形到无形是一个趋势,金融衍生品得到了政策的允许和支持,开展温度指数期货等天气衍生品交易也就不再会存在政策和制度上的障碍。

20058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香港、澳门服务提供者参股期货经纪公司有关问题的通知》,为我国审慎地推进期货市场对外开放迈出了第一步.期货市场的对外开放,必将极大的促进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2006年,中共中央的1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积极稳妥地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加快发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农业保险,表明了我国对农业发展的极端重视以及通过金融市场为农业生产提供风险管理服务的指导思想。而天气衍生品正是农业风险管理的优良金融产品,因此,这也间接表明了政府对天气衍生品的支持态度。

2007年,中国证监会推出了《期货公司风险监管指标管理暂行办法(草案)》;这是我国期货业首次引入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监管制度,是金融期货推出的基本配套制度之一,旨在解决期货业的风险防范机制问题、这些政策和法律法规的颁布,为天气衍生品的推出提供了依据,使其具备了法律上的可行性,也为天气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持。

尽管我国目前对衍生品市场的制度多是以政策和法规的形式出现,还没有上升到法律的高度,并且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衍生品市场法律体系还不齐全,《期货法》、《期货交易法》、《期权法》、《金融监管法》等主体法律尚没有出台.然而,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特定历史时期,法治化进程与经济体制改革同时起步,改革初期缺乏足够的法律资源,这就决定了衍生品市场试点一开始就是政策调控型的改革,而不是法律调控型的改革。衍生品市场是先试点,后立法。因此,从目前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来看,天气衍生品的推出是没有政策和制度障碍的。[8]

 

四、天气衍生品在能源风险管理方面的应用

 最早的天气衍生品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能源部门,19968月,安然公司与佛罗里达西南电力公司交易了世界上第一笔天气衍生品合同。1996年,美国解除了电力供应方面的管制,电力供应市场开始由一系列的地方性垄断企业分块垄断的局面变为竞争的区域性市场。天气的变化是影响能源消费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在一个监管严格的垄断性市场环境中,天气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通过价格机制来消除;而在放松管制后的竞争性市场中,能源供应过程中的各类市场参与者均暴露在天气风险之下,天气风险成为严重影响其利润的风险因素.能源行业天气风险管理的需求显得非常迫切。

能源行业天气风险管理需求的显性化和迫切化,催生了天气衍生品的出现。在美国对电力市场解除管制的初期,能源市场寄希望于保险业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然而,保险业却不能提供非灾难性保险,因此,规避天气风险的需要与市场供给缺位之间的矛盾凸显出来。能源市场开始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很多能源公司采取了控制天气风险的措施,并围绕天气风险创造了新的业务。1996年,在美国有几单开拓性的天气衍生品交易成交了,但这几笔交易规模不大,并没有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第一个被广为宣传的交易是1997年在美国科赫能源和安然两公司间完成的。两家公司以美国威斯康星州东南部港口城市密尔沃基州1997--1998年冬季气温为参考,基于主要气温指数安排了一个交易。这个交易引起了媒体和同业广泛的关注,起到了有力的市场启示作用,被认为是天气衍生品市场诞生的标志。

在当今的天气衍生品市场中,能源行业占了最终消费比例的46%,据分析,温度对发电行业的影响达到了90%,温度对天然气行业的影响达到了85%,温度对原油行业的影响达到了75%,所以在现代社会高能耗的背景下,能源行业受天气风险的影响最大。[9]

2:能源领域常见的天气风险

风险主体

天气类型风险

能源制造、经销商

气温冬天较暖和或夏天较凉爽时,销售量下降

能源消费者

气温冬天更寒冷或夏天更酷热时,取暖或降温费用更高

水电公司

干旱时节产量和收入减少

天气衍生品在能源风险管理领域应用广泛,例如当冬天气温异常温暖时,会降低暖气使用,进而使电力需求降低,导致发电厂的盈利降低。为了避免电力消耗量降低影响收入,发电厂可以利用天气衍生品来规避电力消耗量下降所造成的风险。

再以能源公司天气指数的看涨期权为例,某能源公司为了维持一定的运营费用,购买最高气温指数(Tmax)的看涨期权,事先约定因Tmax超过特定值而启动发电系统的天数,当天气持续炎热时间超长时,通过看涨期权的收益来弥补由于启动峰值期发电系统频繁而带来的运营成本的增加,最终将运营成本锁定在公司能承担的一定水平。

最后以能源公司和农作物保险公司的互换为例,如果发生低温霜冻,后者的赔付额将增加,而对前者而言,低温将使供热需求增加从而增加收入。因此,双方可以签订互换合约,将HDD指数确定在某一特定水平,当天气HDD指数低于此水平时,能源公司因为气温变暖而蒙受的损失由从气温变暖中获利的农作物保险公司来赔付;反之,当HDD指数高于该水平时,能源公司也必须将其收益让渡出来弥补保险公司因低温造成的理赔损失。[10]

天气衍生品最早的需求和供给均产生于能源行业,作为对天气风险最为敏感的行业之一,他们既是天气衍生品的需求者,也积极地为市场提供各种天气风险解决方案,通过在行业内和跨行业的风险分割、重组和交易来转移或接受天气风险。通常,具有领导地位的能源公司扮演做市商,在全球许多天气参考点的天气合约上标出卖价和买价进行交易;比较小的或成立不久的公司则把他们的交易领域限制在其有操作经验的领域进行交易。总的来说,能源公司利用天气衍生品有效减低天气风险所造成的行业损失,同时也是市场最重要的参与者,他们持续地参与对发挥市场的功能有重要意义。因此,国内的能源企业有必要借鉴国外经验,在国内政策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积极投入开发使用天气衍生品,用以规避天气风险,完善企业风险管理。




上一篇: 曾文革 王热:论GATS框架下新一轮能源服务贸易谈判(2010年年会论文)

下一篇: 盛红生:运用军事措施保障境外能源安全的法律问题(2010年年会论文)

友情链接
行业协会
媒体机构

“扫一扫”

进入手机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