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7-05-02 12:00:00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纲要》指明了煤炭工业发展的方向,明确了重点任务,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导向。认真学习《规划纲要》,领会实质,围绕科学发展观的中心任务,服务大局,结合煤炭工业发展的实际,提出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煤炭工业发展科学化水平,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提供可靠的清洁能源,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都有着现实和指导意义。
一、充分发挥约束性指标的导向作用
《规划纲要》在第三章主要目标中,提出了我国“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共有四大方面28项指标,其中预期性指标12项,约束性指标16项。预期性指标,是政府期望的发展目标,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来实现。约束性指标,是在预期性指标基础上,强化了政府必须履行的职责,是政府必须实现、必须完成的指标。为此,把指标分为预期性和约束性,可以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规划的定位,有利于分清政府和市场的职责,有利于强化政府在公共服务和涉及公共利益领域需要履行的职责,有利于规划的可操作性,也有利于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绩效考核和政绩考核体系。
(一)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为第一大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是位于主要指标第一位,是预期性指标。这是最重要的核心内容,标志着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这是一个反映产出的指标,就是经过五年的发展,国家综合实力能够达到的程度,即国民经济总量有多大。这一指标对煤炭工业发展有着引领性的作用,它决定了煤炭工业的发展速度。煤炭工业是基础产业,主要支撑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前,煤炭行业曾提过“一番保两翻”的发展目标。现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逐年增大,煤炭需求量快速增加。“十一五”期间,我国煤炭产量从2005年的23,49亿吨,到2010年增到32.4亿吨,增加了8.91亿吨,位居世界第一。这五年以来,煤炭产量年同比增加数为:2006年7.6%、2007年6.4%、2008年4.1%、2009年6.1%、2010年8.9%;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数为:2006年12.7%、2007年14.2%、2008年9.6%、2009年9.2%、2010年10.3%,由此可见,煤炭产量年增加波动与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是一致的。如果按照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计算,2015年我国煤炭需求量到达42亿吨多。但考虑到能源消费约束性指标限制,预计安排煤炭产量38亿吨。另一部分煤炭需要量依靠进口。目前,我国煤炭实际产能已达到40亿吨多。如何实现煤炭工业科学发展,有效控制总量,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确实为煤炭工业发展面临的大课题。
(二)环境和资源第二大类指标
环境和资源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两大因素。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二大类指标就是能源消耗和减排指标。这个指标反映了投入方面的情况,就是要衡量经济总量增长了,在资源和环境上付出了的代价。既要考虑产出,又考虑投入,才能综合地看出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这类指标与煤炭行业发展有紧密相关。主要确定为: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18亿亩,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减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减少10%。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66%,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米。共有11项。
煤炭开采生产必然有“三废”排放,如矸石堆放会占用土地。。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煤矸石排放量6.4亿吨,综合利用率60.9%堆存占用土地2000余亩;矿井水排放量达到54亿立方米,利用率达到65%;煤矿瓦斯抽放量63亿立方米,利用率达到38.5%;土地复垦率40%。2009年全行业提前超额完成国家节能减排任务,煤炭工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0.87吨标煤,比2005年3.20tce/万元降低了72.8%;原煤生产综合能耗11.67千克标准煤/吨,比2005年19.50千克标准煤/吨降低了40%;原煤生产电耗21.17千瓦时/吨,比2005年降低了36%。
预计2015年煤矸石综合利用率75%,矿井水达标排放率100%,利用率达到70%,煤层气利用率70%,土地复垦率60%,主要污染物实现达标排放,节约能源9500万吨标煤。由此可见,煤炭行业要认真完成以上指标的任务繁重,任重道远。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这一指标,标志着煤炭消费在我国今后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要有减少。2010年我国煤炭生产量占能源生产结构中为77.2%,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结构中为70.0%。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7.8%,《规划纲要》确定的预期性指标到达11.4%,提高3.6%。意味煤炭消费要下降3.6%,减少1.55亿吨煤炭。有些专家提出2015年煤炭消费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比重下降到63%,降低7%,加大我国优化能源结构。从确定的预期性指标数量而言,基本符合我国非化石能源发展实际情况,是有限量地发展。从能源资源赋存等条件而论,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近一段时间内,将不会改变,但所占比例将随着清洁能源发展逐步减少。
二、煤炭工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规划纲要》在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中,提出了我国能源发展方针“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保护环境”,强调“加强国际互利合作,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的任务。明确指出煤炭工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发展安全高效煤矿,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有序开展煤制天然气、煤制液体燃料和煤基多联产研发示范,稳步推进产业化发展。还提出推进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利用。发展清洁高效、大容量燃煤机组,优先发展大中城市、工业园区热电联产机组,以及大型坑口燃煤电站和煤矸石等综合利用电站。
以上提出的煤炭工业发展方向,在“十一五”期间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与建设现代化煤炭工业相比还有许多差距,仍然需要在“十二五”期间进一步提高。以下着重谈六个方面:
(一)发展安全高效煤矿
建设安全高效矿井是煤炭工业发展必由之路。安全高效矿井是我国现代化煤矿的代表,安全、生产和经济等各项指标为国内先进,有着典型和示范作用。许多专家将它定义为科学产能。《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建设安全高效矿井380处的任务基本实现。2009年底,经评审验收的安全高效矿井359处,合计生产原煤10.17亿吨,占全国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据有关专家研究建议,“十二五”末建设安全高效矿井600处。
(二)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企业兼并重组
煤炭资源整合是科学划分和高效利用资源的主要途径,是将资源合理向优势企业集中,发挥更大的效益,资源又是建设大型企业的基本条件。企业兼并重组是我国“调结构、转方式”的发展战略,是煤炭工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和重大任务。《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已将兼并重组确定为重点任务,在“十一五”期间,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成就显著。我国累计关闭小煤矿9234处,淘汰落后产能近5亿吨。2010年是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年。山西省于2009年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煤炭企业重组兼并。截至2010年12月23日,山西省重组整合煤炭企业正式协议签订率99.5%,主体接管到位率98%,采矿许可证变更率97.16%,煤炭企业注册登记120家。目前,山西省矿井数由2598座压减到1053座,70%的矿井规模达到年产90万吨以上,保留矿井将全部实现机械化开采。通过这次重组整合,形成了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国有企业办矿占20%、民营企业办矿占30%、混合所有制股份制企业办矿占50%的格局。河南省参加兼并重组的466座小煤矿中,有4座自动退出,6座被法院冻结资产,剩余456座均已签订正式协议。据不完全统计,河南全年关闭小煤矿1500多座,淘汰落后产能1.2亿多吨。此外,在国家政策的积极推动下,内蒙古、山东、陕西、贵州等产煤大省的资源整合工作也相继启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小煤矿仍有1万处,产量为13亿吨。但《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确定的指标,小煤矿为7000处、产量为10亿吨任务未能如期实现。
《规划纲要》在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四节中,明确提出引导企业兼并重组,坚持市场化运作,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完善配套政策,消除制度障碍。推动优势企业实施强强联合、跨地区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推动自主品牌建设,提升品牌价值和效应,加快发展拥有国际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加快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若干意见》中,将采取六大措施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优化煤炭产业结构。明确提出要减少煤矿企业数目标,据2009年统计,我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总数8798个(为独立法人)。专家研究建议,五年后企业总数要减少一半。任务仍然艰巨而伟大。
(三)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
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和培育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是《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发展战略,是煤炭工业发展的主导方向和任务,是提高产业集中度的必由之路,是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必须加大和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国煤炭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已经形成了5家亿吨级、10家5000万吨级大型煤炭企业,原煤产量约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44%。全国千万吨级以上煤炭企业集团超过50家。《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形成6-8个亿吨级和8-10个5000万吨级大型煤炭企业,现基本实现规划预期指标(除少1个亿吨级企业外)。
(四)有序开展煤制天然气、煤制液体燃料和煤基多联产研发示范,稳步推进产业化发展
发展煤炭深加工产业,是延伸煤炭产业链、提高煤炭附加值、发展洁净煤技术和提供清洁能源的主要途径,也是优化产业结构和调整产品结构的主要方向。“十一五”期间,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我国煤制油、煤制甲醇、煤制合成氨、煤制电石、煤炼焦产品均居世界第一位。中科合成油公司铁基浆态床FT间接液化3套16万吨装置在潞安集团、伊泰集团分别投产成功,神华集团100万吨/年直接液化煤制油示范工程于2008年12月31日,产出合格油品和化工品,这标志着我国煤直接液化示范工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10年5月28日,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煤制烯烃项目在内蒙古包头顺利建成,于5月30日一次投煤成功。这是全球首套工业化煤制稀烃项目,将每年生产180万吨甲醇,制成约60万吨乙烯和丙烯产品。目前,各地发展煤化工积极性很高,甚至出现了盲目的“逢煤必化”倾向。
近年来,随着煤化工行业的蓬勃发展和天然气消费量的大幅增长,我国煤制天然气行业取得长足发展,成为煤化工领域投资热点。2009年,神华集团鄂尔多斯2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奠基,中海油同煤集团40亿立方米/年煤制天然气项目正式启动,汶矿业集团伊犁能源年产10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一期工程开工建设等。一批投资数额巨大的煤制气项目陆续上马,我国煤制天然气领域呈现良好发展势头。2010年以来,随着进口天然气价格上涨,我国煤制天然气市场持续升温。2010年3月,总投资257亿元的辽宁大唐国际阜新煤制天然气项目在阜新市开工建设。2010年5月,新疆庆华煤化工循环经济工业园煤制天然气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展开,工程建成后,天然气将输送到西气东输二线。大唐国际煤制天然气项目,位于内蒙古克什克腾旗,总投资257亿元,预计2012年最终达产40亿立方米。
“十二五”期间,煤化工行业将严格行业准入,加快结构调整,严格限制煤炭调入区发展煤化工。2010年6月18日,发改委下发《关于规范煤制天然气产业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指出,在国家出台明确产业政策之前,煤制天然气及配套项目由国家发改委统一核准,地方政府不得擅自核准或备案煤制天然气项目。因此,传统煤化工产能严重过剩,今后新型煤化工尚处于示范建设阶段,煤化工关键技术和装备亟待国产化,产业面临极大的投资风险。
(五)推进煤层气资源开发利用
煤层气俗称煤矿瓦斯,是与煤共伴生的天然气资源,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煤矿瓦斯事故是煤矿安全生产的最大威胁之一。我国国有煤矿高瓦斯和瓦斯突出矿井占总矿井数的46%,瓦斯事故频繁。采煤之前先采出煤层气,有利于从根本上防止煤矿瓦斯事故,改善煤矿的安全生产条件。煤层气既是一种温室气体,又是一种优质、宝贵的清洁燃料和化工原料气态资源。开发利用煤层气在我国具有特殊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据预测,我国煤层气资源总量达到36万亿立方米,与我国陆上天然气资源总量相当。现已探明煤层气储量1023.08亿立方米,其中,地面排采探明储量754.44亿立方米,矿井抽放探明储量268.64亿立方米。
2010年煤层气(瓦斯)产业化开发,煤矿瓦斯防治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全国煤层气抽采量88亿立方米,利用量36亿立方米,同比分别增加18.9%和42.3%。其中地面煤层气产量14.5亿立方米,利用量11亿立方米;井下瓦斯抽采量73.5亿立方米,利用量25亿立方米。煤层气(瓦斯)发电利用量30亿立方米以上,瓦斯发电装机容量150万千瓦以上。《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目标,煤层气(煤矿瓦斯)产量100亿立方米。其中,地面煤层气产量50亿立方米,全部利用;井下瓦斯产量50亿立方米,利用30亿立方米。从总量而言,未能实现规划目标,主要是煤层气抽采量未能实现预期目标,其它指标都已超额完成任务。
国家将加大对煤层气开发利用力度,实行财税优惠政策。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量将逐年增加,预计“十二五”规划目标为年产200亿立方米。关键仍是要从科学技术、财税优惠政策上,提高煤层气抽采量。
(六)发展清洁高效大型坑口燃煤电站和煤矸石等综合利用电站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型坑口燃煤电站,是进一步提高煤炭利用效率、降低电站建设和经营费用,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大型坑口热-电联产是实现“西电东送”的最优选择,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推进煤炭工业“两大”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和大型企业集团的迅速发展,以解决我国煤炭能源清洁、高效、经济、稳定的供应。
“十一五”期间,全国电力装机现已过9亿千瓦大关,年均增长13.22%,快速扭转了“十五”期间全国电力大范围缺电的局面。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调查报告,2010年,火电依然是我国能源供应体系的主力电源,在总装机9.62亿千瓦中,火电装机容量达7.07亿千瓦,火电占整个发电能力的73.44%、发电量的80.30%。而且,根据测算,“十二五”期间,新开工建设的火电规模将达2.6亿至2.7亿千瓦,火电新增装机所占比重从2005年的81.00%下降到2010年的64.34%。这样,“十二五”末火电占比仍将保持60%以上。
目前,全国煤矿已建成运行和在建的煤矸石发电厂有363个,在役总装机容量约1800万kW,加上正在建设的总规模超过2500万kW,年消耗煤矸石量1.35亿吨,回收节约标煤4000万tce。发展煤矸石电厂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环境保护、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以及煤炭行业、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的必然选择。由于政策性障碍,未能实现《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目标,煤矸石电厂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节约煤炭5200万吨标准煤。专家建议,继续发展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十二五”期间新增发电机组容量25000—30000MW。
三、煤炭工业发展的重点
《规划纲要》在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的“第二节优化能源开发布局”中,提出:煤炭开发与转化的重点任务是:加快陕北、黄陇、神东、蒙东、宁东煤炭基地建设,稳步推进晋北、晋中、晋东、云贵煤炭基地建设,启动新疆煤炭基地建设。依托以上煤炭基地建设若干大型煤电基地。加大煤炭矿区煤层气抽采利用。
(一)建设煤炭基地具体要求
《规划纲要》对建设煤炭基地提出了具体要求,“统筹规划全国能源开发布局和建设重点,建设山西、鄂尔多斯盆地、内蒙古东部地区、西南地区和新疆五大国家综合能源基地,重点在东部沿海和中部部分地区发展核电。提高能源就地加工转化水平,减少一次能源大规模长距离输送压力。合理规划建设能源储备设施,完善石油储备体系,加强天然气和煤炭储备与调峰应急能力建设。”
布局的主要原则是,按照区域主体功能定位,综合考虑能源资源、环境容量、市场空间等因素,优化重点产业生产力布局。主要依托国内能源和矿产资源的重大项目,优先在中西部资源地布局;主要利用进口资源的重大项目,依托国家重点工程,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以产业链条为纽带,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发展一批专业特色鲜明、品牌形象突出、服务平台完备的现代产业集群。
(二)我国煤炭建设重点
“十一五”期间,我国重点建设了蒙东、神东、陕北、鲁西、河南、云贵、两淮等13个大型煤炭基地,2010年煤炭产量达到28亿吨,约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87.5%。大型煤炭基地煤炭储量丰富、煤类齐全、煤质优良,开采条件较好,区位优势明显,已具有一定的生产开发规模和配套工程设施。规划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对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调整和优化煤炭生产结构、促进资源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建设现代化煤矿为引领,推进产业升级,提高煤炭保障供给能力,促进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
1.能源“金三角”开发建设成为国家发展战略
能源金三角是鄂尔多斯盆地能源基地的核心区,煤炭探明储量占全国近30%,陕北、神东煤炭基地,宁东煤电化基地、陕甘宁油田开发均已列入国家规划。同时,也是我国风能、太阳能的高值区,这里还有丰富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黄河干流围绕金三角地区1200公里。目前,原煤产量达到7亿吨,占全国总量的21.6%;长庆油田油气当量超过3000万吨,天然气产量占到全国的1/4,是新的油气接续区。宁东已确定为国家 “西电东送” 火电基地、大型煤化工基地;鄂尔多斯将建设国家战略性生态能源基地;榆林将建设为煤电化综合大型基地。“十二五”期间,预计能源金三角煤炭产量突破10亿吨。
2.亿吨产煤市成为建设大型煤炭基地的骨干
《规划纲要》确定“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的10大煤炭基地中,目前,已有鄂尔多斯、榆林、朔州、大同四市煤炭产量过亿吨,合计达到9亿吨,占全国煤炭总量的27.87%,山西晋城市(煤炭产量达到9225万吨)、山西长治(煤炭产量达到8677万吨)和宁夏灵武市煤炭产量很快将突破亿吨。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2010年煤炭生产销售原煤4.33亿吨,比上年增加1亿吨,增幅30%,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13.36%,占自治区煤炭总产量的55.4%,煤炭产量连续8年位于全国第一。其中,国有重点煤矿产销原煤1.38亿吨,同比增幅7.8%;地方煤矿产销2.95亿吨,同比增幅47.5%。全年煤炭行业实现财政收入252.6亿元,同比增长49.7%,占全鄂尔多斯财政总收入的46.9%。与此同时,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0.009,比自治区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低0.054。安全生产处于国内较好水平。
陕西榆林市:2009年的煤炭产量达1.55亿 吨,同比增长20.9%,仅次于相邻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稳居全国第二产煤大市。2010年煤炭产量可突破2亿吨,同比增长29%,其中,地方生产13016万吨,神华集团神东公司生产5784万吨。在建设陕北煤炭基地推动下,预计“十二五”末煤炭产量达5亿吨,将建设为煤化电综合大型基地。
山西朔州市:2010年11月底,全市累计生产原煤14419.14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28.84%。2010年煤炭产量1.6亿吨,位于全国第三名。“十二五”期间,将建设为煤电大型基地。
山西大同市:2010年煤炭产量达到了1.13亿吨,其中同煤集团产量突破亿吨。“十二五”期间,将建设为我国优质动力煤及煤电大型基地。
《规划纲要》为我们提供了未来五年国家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政策信息,充分领悟其重要性和战略意义,对把握好宏观政策,寓势于事,乘势而为。结合煤炭工业实际,进一步贯彻落实,坚持科学布局、集约开发、安全生产、清洁利用、保护环境的发展方针,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煤炭资源开发和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使煤炭工业尽快步入资源回采率高、安全有保障、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可靠的能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