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08-20 12:00:00
能源结构优化作为现阶段我国能源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已为人所熟知,但如果提起能量系统优化,许多人或许不知道,其有着比能源结构优化更为丰富的内涵和更为宽泛的目标,也将持续推动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那么,能量系统优化有着哪些基本内涵,其对我国的能源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又具有何种战略性意义?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专访了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秘书长王志轩。
核心意义需围绕四大目标
在这里,王志轩还有着另外一个身份——全国能量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该委员会于2008年8月成立,其主要职责是负责能量系统的统计、分析方法、评价,以及用能单位能量系统综合利用方法、评价指标、能量系统的优化等领域的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据王志轩介绍,目前,该委员会正在进行能量系统优化通则的编制,炼油和钢铁等工业行业的生产过程能量系统优化实施指南也正在研制中。
“通过能量系统优化,让我们能够使用更少、更经济、更环保的能源来达到我们经济活动的目的。”王志轩说。正是凭借着这种核心价值,能量系统优化工程早在“十一五”期间就被列为国家“重点节能工程”,并在炼油等重点工业行业得到卓有成效的推广应用。“十二五”期间,能量系统优化被当作推动工业节能降耗的重要抓手,明确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能量系统优化的意义在于兼顾全局,统筹规划,而且必须围绕四大目标展开。其一是时刻紧绷保障能源安全这根弦;其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其三,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其四,平衡经济性。“能量系统优化的意义在于如何做到安全、高效、清洁和经济的平衡,难点也在于此。毕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区、不同能源禀赋等复杂情况下,将这四个目标统筹考虑并非易事。”王志轩表示。
基本内涵更为丰富
能量系统优化和能源结构优化究竟有何关系?许多人可能会给二者之间划一个等号。但事实并非如此。“能量系统优化包括能源结构的优化,而且拥有着更为宽泛和丰富的内涵。”王志轩总结道。具体来讲,能量系统优化包括能源结构的调整。在政府层面,意味着不能从某个单一环节考虑问题。对能源总量的制定、能源品种的使用等规划都要站得高、看得远。
对企业而言,能量系统优化要求企业在使用能源时,对设计、运行、管理等各个环节进行系统的安排和优化,使企业在自身设备的使用、工艺流程的选择等方面,都处于力行能源节约的状态。
另外,优化消费端的能源使用也有着特殊的意义。具体到每家每户的烧水,是用天然气烧水还是用电烧水?“很明显,老百姓是从便利和省钱的角度做选择。因此,这需要政策的引导,例如现在提倡的分时电价,不仅兼顾了百姓生活的便捷与经济性,而且能够促进生产端的能源节约。”
推进市场机制建立刻不容缓
能量系统优化这个观念理应贯穿能源使用的始终,但受制于各方面的原因,能量系统优化做到真正的“优化”困难重重。
从国家层面来讲,首先,由于认识不足、经济发展和能源使用之间的矛盾等原因的存在,目前我国在相关法规制定和机制建设上,都缺乏一个非常完善的系统统筹。例如,在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产能过剩的情况。这与政府的补贴“息息相关”:补贴过高,产业发展的冲动也很高,但配套的电网等建设又无法同步,产能过剩随之出现;补贴过低,又无法对产业起到刺激作用。其次,能量系统非常复杂,牵扯到资源禀赋、能源产业的发展、政策的引导、经济发展速度与能源需求的增长速度之间的平衡等等。而且,能量系统优化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期的、大量的前期工作做铺垫。
对于企业来说,最核心的要素是看其经济性。“在对系统进行优化时,避免不了要进行设备改造、产品升级等,企业需要付出成本代价。”站在这个角度看,目前至关重要的是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包括加强目标规划,健全法律,加强对重要领域能源使用的监管等。同时,推进市场机制的建立也刻不容缓,“因为,鼓励、引导能量系统的优化,就要让整个市场的要素,包括能源价格、税收、金融投资等都朝着这个方向来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