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守先:应尽早建温室气体排放相关体系

日期:2013-12-17 12:00:00

  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碳排放国之一,如何在城市规划中做好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友好协调?在低碳城市试点的摸索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有哪些?中国社科院城市和环境研究所朱守先博士在接受《中国电力报》记者采访时,强调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目前的关键点是尽早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统计和管理体系,为未来低碳城市建设打好地基。

  《中国电力报》:我国提出低碳城市试点,核心在于探索高效率、低污染、低排放的新型发展模式。您认为,建设低碳城市的关键点在哪里?低碳城市体系的建立在规划中应做哪些方面的调整?

  朱守先:目前的关键点是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统计和管理体系,并建立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责任制。目前,多数试点城市和地区没有建立系统的能源统计体系,统计部门尚未完全掌握能源平衡表编制方法,对地区能源碳排放系数核算缺乏计算经验,因此建议能源统计和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统计结合进行,设立应对气候变化统计部门,结合应对气候变化统计指标体系,完善温室气体排放基础统计责任分工。

  在城市规划方面,需要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研究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方案,编制城市适应气候变化战略,科学规划城市生命线系统,根据适应需要提高建设标准。

  《中国电力报》:建立高效率、低污染、低排放的新型发展模式,意味着城市的能源利用方式和能源布局需要做重大变革。您认为,应从哪些方面转变?

  朱守先:首先,亟须推进碳排放交易与碳市场。碳排放权交易通过政府按照免费发放获有偿给予的方式,给纳入试点范围的企业分配二氧化碳排放配额,客观上能够激励城市和企业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另外,应做好节能减排主体责任、利益分配的调整。让环境、气候容量压力,以及生态文明建设要求,迫使城市开展低碳能源、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同时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

  《中国电力报》:您认为,第一批和第二批低碳省市各自的任务是什么?目前来看,目标完成情况能否满足业内期待?低碳城市建设亟须解决的难题有哪些?

  朱守先:第一批和第二批低碳试点省市均强调编制低碳发展规划,建立以低碳、绿色、环保、循环为特征的低碳产业体系,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统计和管理体系,积极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区别在于,第二批低碳试点省市强调建立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责任制,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确立科学合理的碳排放控制目标,并将减排任务分配到所辖行政区以及重点企业,制定本地区碳排放指标分解和考核办法,对各考核责任主体的减排任务完成情况开展跟踪评估和考核。

  截至目前,尚未公布2012年全国各地区节能减排完成情况,缺乏低碳城市建设标准。在试点基础上遴选示范城市与标杆城市将成为2014年及以后低碳试点工作的重点之一。

上一篇: 楼继伟:推进资源税从价计征 排污费改为环境保护税

下一篇: 赵建华:家用光伏对中国未来能源结构意义重大

友情链接
行业协会
媒体机构

“扫一扫”

进入手机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