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7-04-30 12:00:00
作 者:杨泽伟|主编:黄进... 出版社:中国政法
编辑推荐语:
本书为“能源安全法律与政策研究丛书”之一。本书以能源安全的界定为起点,运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在深入剖析中国能源安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维护中国能源安全的法律保障措施。本书共分十三章,主要内容包括:中国能源安全面临的挑战;国际能源机构法律制度;德国能源法律与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跨国能源管道运输的争议解决机制等。
内容提要:
本书以能源安全的界定为起点,运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在深入剖析 中国能源安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维护中国能源安全的法律保障措施。即 :以多边合作为依托,重点加入国际能源机构;以区域合作为基础,借鉴 欧盟能源法律政策的成功经验,推动建立“东北亚能源共同体”;以双边 合作为纽带,扩大与能源生产国与能源消费国的合作领域;*后指出完善 中国能源安全法律制度的具体步骤,并从学理上探讨“国际能源法”的性 质定位及其意义。
作者简介:
杨泽伟,男,1968年9月生,湖南新宁人。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兼任中国国际法学会理事、中国欧洲学会欧洲法律研究会常务理事等。主要*述有:《宏观国际法史》(专*)、《国际法析论》(修订第二版)(专*)、《主权论——国际法上的主权问题及其发展趋势研究》(专*)、《国琢法》(专*)、《国际法教程》(修订第二版)(主编)等。另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数十篇。曾入选“教育部2008年度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并荣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九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资助奖、司法部“九五”期间**科研成果二等奖、第二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司法部2002年度和2006年度法学**科研成果三等奖等。
目 录
总序
第一章 中国能源安全面临的挑战
一、能源安全的概念
二、能源安全的一般保障措施
三、中国能源安全观的演变
四、中国能源安全的现状
五、中国能源安全的战略应对
六、中国能源安全保障的外交方法
第二章 国际能源机构法律制度
一、国际能源机构的建立
二、国际能源机构的法律框架
三、国际能源机构对维护中国能源安全的作用
第三章 “东北亚能源共同体”法律框架
一、建立“东北亚能源共同体”是中日韩三国的现实需要
二、“东北亚能源共同体”的法律框架
三、“东北亚能源共同体”的发展前景
第四章 欧盟能源法律与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一、欧盟在能源领域面临的主要挑战
二、欧盟能源法律与政策框架的发展历程
三、欧盟能源法律与政策的主要内容
四、欧盟能源法律与政策对中国的启示
第五章 德国能源法律与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一、德国能源法律体系
二、德国能源法律与政策的目标
三、德国能源法律与政策的主要内容
四、德国能源法律与政策对中国的启示
第六章 跨国能源管道运输的国际法问题
一、跨国能源管道运输的现状
二、跨国能源管道运输的国际法律框架
三、跨国能源管道运输的一般国际法原则
四、跨国能源管道运输的管辖权问题
五、跨国能源管道运输的环境问题
六、跨国能源管道运输争议的解决
七、结语
第七章 跨国能源管道运输的争议解决机制
一、跨国能源管道运输争议的产生
二、跨国能源管道运输争议解决的主要国际法律制度
三、跨国能源管道运输争议解决方法的特殊性
四、对中国的意义
第八章 中国海上能源通道安全的维护
一、海上能源通道恐怖活动的特点及其成因
二、维护海上能源通道安全国际法律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
三、中国的对策
第九章 中国能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
一、中国能源环境问题突出
二、与能源开发利用有关的国际环境法律体系
三、与能源开发利用有关的国内环境法律制度
四、能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法律制度
五、环境管理制度对能源开发利用的影响
六、能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法的新趋势
七、中国能源环境问题的解决出路
第十章 中国核能开发利用的法律问题
一、核能开发利用在构建“两型社会”中的作用
二、中国核能开发利用的法律体系
三、核能开发利用的放射性污染防治制度
四、核能开发利用的法律责任制度
五、中国核能法律制度的完善
六、结论
第十一章 中国国有能源公司的治理与改革
一、中国国有能源公司的发展与改革历程
二、中国国有能源公司的治理结构
三、中国国有能源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革
第十二章 中国能源安全的法律制度
一、中国能源安全法律制度的缺陷
二、中国能源安全法律制度的完善
第十三章 国际能源法:国际法发展的新突破
一、国际能源法的产生
二、国际法分支:国际能源法的“性质定位”
三、新兴的国际法分支:国际能源法之“新”
四、国际法发展的新突破:新兴的国际能源法之“意义”
附录
一、参考文献
二、能源和能源法方面的期刊(Journal List for Energy and Energy Law)
三、能源和能源法及其相关机构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