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神星:建立和健全市场配置能源资源机制(2008年年会论文)

日期:2017-04-13 12:00:00

内容摘要:能源管理和改革要坚持能源宏观调控和能源市场机制相结合原则。市场配置能源资源机制的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价值规律和“经济人的理性”等原理。要保障能源安全,需要进一步完善能源政策,健全体制机制,加强宏观管理,有建立和健全市场配置能源资源机制,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能源保障。能源领域具有高度的垄断性,市场机制的探索建立需要很大的勇气和胆识,但是面对经济一体化、资源配置全球化和世贸规则,我们又不能不走的路,因此,必须积极探索能源市场化改革,加快市场体系建设,不断健全市场配置能源资源机制。

关键词:能源  能源宏观调控  能源市场机制  机制

 

一、坚持能源宏观调控和能源市场机制相结合原则

国家为了保证能源供需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社会再生产协调发展,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和较快发展,必须对能源供需总量进行调节与控制。要解决好能源宏观调控与如何协调能源市场化改革的关键问题,要正确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作好节能减排要坚持能源宏观调控和能源市场运行机制相结合原则。所谓能源宏观调控,是指国家的中央政府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从系统、综合和全面的角度,对能源经济运行状态和能源经济关系进行干预和调整,对能源市场的运行和发展趋势进行总体指导和调节,把微观能源利用活动纳入国家能源宏观发展轨道,以保持能源供需总量平衡,及时纠正能源经济运行中的偏离宏观目标的倾向,促进能源结构的优化,提高能源宏观经济效益,以保证能源供需与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相协调,实现能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能源宏观调控的任务,具体来说,可概括为两个方面:①能源供应总量平衡,能源总量平衡即社会能源总需求和能源总供给的平衡。社会经济地有序运行,要求社会能源总需求和能源总供给达到基本平衡,即二者大致相等;②能源结构优化。能源结构优化:优化能源供给和消费结构。在能源社会总需求和能源总供给大致平衡的条件下,二者的能源内部结构也必须合理,才能有利于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我国能源领域的宏观调控的应达到总体目标,即通过实施有效的市场调控与监管,突破能源“瓶颈”,防范能源市场风险,提高我国能源部门的国际竞争力,确保国家能源安全,满足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能源需求。具体目标:①通过能源管理体制改革,设计和实施一种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模式,通过能源宏观调控,确保国家能源总体战略得以顺利实施;②通过能源宏观调控,确保能源部门的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保持协调性,促使能源开发利用同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取得“三赢”的效果,推行清洁生产,实现能源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减轻经济建设对资源和生态环境产生的压力与破坏;同时确保能源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对经济建设的持续支撑;③通过能源宏观调控,防止能源市场上垄断势力的强化,同时确保能源价格和能源市场不会发生大的波动从而引起一连串的经济与社会影响;④通过能源宏观调控,让市场竞争机制充分发挥其优化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提高我国能源部门的国际竞争力,不断满足全社会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应对未来各种能源领域里的挑战,为相关产业和用户提供低价、高质、稳定、充足、清洁的能源产品。

采取能源宏观调控的手段通常有:①能源法律手段与能源经济政策,如:调整能源税率、能源金融、能源财政补贴等;②能源规划、计划指导,如:国家大的能源投资规划,或在某些能源行业和能源领域实行配额制度;③能源行政手段,如利用工商、商检、卫生检疫、海关等部门禁止或限制某些高能耗行业进入和某些高能耗商品的生产与流通。

我国能源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使能源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能源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社会主义能源市场经济体制。

所谓能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就是指作为市场主体的个人和企业要根据能源市场供求关系独立自主地做出经济决策、承担经济风险,在能源竞争中优胜劣汰;能源商品和生产要素的能源价格由能源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反过来能源价格机制又成为调节能源供求关系和配置能源资源的基本手段。在发展社会主义能源市场经济过程中,能源市场机制与能源宏观调控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正确处理发挥能源市场机制作用和加强能源宏观调控的关系,才能使国民经济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健康运行。与此同时,又要加强和改善能源宏观调控,这是维护能源市场竞争的有力保证。

充分发挥能源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加强能源宏观调控,都是现代能源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和重要特征,二者缺一不可,绝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必须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能源市场在能源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必须加强宏观调控,而加强宏观调控又应当有利于而不是妨碍市场在能源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的发挥。如果没有真正的能源市场化改革,能源领域的宏观调控只能解决能源问题中一些表面问题,并不能达到中央所提出来的宏观调控目标。实施好能源发展战略,保障能源安全,需要进一步完善能源政策,健全体制机制,加强宏观管理,有建立和健全市场配置能源资源机制,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能源保障。

 二、建立和健全市场配置能源资源机制的依据

(一)建立和健全本机制的理论依据

市场配置能源资源机制的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价值规律和“经济人的理性”等原理。价值规律就是价格与价值的相互作用的规律。经济人理性是指社会经济生活中,人们的经济理性。对于个人而言,做出理性选择和决定是为了个人的自身利益。虽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目标和愿望。大家都按照自身利益最大化去选择。这种理性表现在作为消费者,他要以最低的价格或付出获取最大的利益,厂商则要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

经济学家说,经济学研究的是人类的行为,但不关心具体某个人的行为,他们关注的是人类行为的共性。在他们眼里,千差万别的活生生的个人都是“经济人”:不懈地追求自身最大程度满足的理性的人。“经济人”追随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显然,经济人是自利的,但自利不等于自私。人们所追求的行动都是能让他们实现最大满足(效用)的行为是理性行为。理性行为是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认为存在着标准的最优化的经济行为,并且可以用理性行为的模型解释和预测实际的经济行为,也是一般均衡理论的主要基础。

人类对付资源稀缺,考虑最多的就是资源配置:如何在不同人之间配置有限的资源,以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需要?于是,经济学公认的研究领域也是资源的配置。在经济学家看来,市场机制是迄今为止最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它虽然不是完美无缺,但也要强于其他方式,毕竟它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而生存了下来。经济学家最乐于看到的市场结构。因为只有完全竞争的市场才能充分体现“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或者说,只有完全竞争才能保证市场是充分有效的。

亚当·斯密关于经济自由的譬喻,描述了追求自身利益的个人如何在市场机制的引导下增进公共的利益:“确实,他通常既不打算促进公共的利益,也不知道他自己是在什么程度上促进那种利益……在这个场合,像在其他许多场合一样,他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想要达到的目的。也并不因为非出于本意,就对社会有害。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斯密之后,经济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但他的观点仍然具有非凡的魅力。虽然在实践中,肯定存在着例外。但是,在一个又一个国家里,给予个人较大的自由确实导致了生产的巨大增长,而这种增长即使不是使每一个人,也至少是几乎使每一个人都得到好处。[1]

人类对付资源稀缺,考虑最多的就是资源配置:如何在不同人之间配置有限的资源,以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需要?于是,经济学公认的研究领域也是资源的配置。在经济学家看来,市场机制是迄今为止最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它虽然不是完美无缺,但也要强于其他方式,毕竟它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而生存了下来。经济学家最乐于看到的市场结构,因为只有完全竞争的市场才能充分体现“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或者说,只有完全竞争才能保证市场是充分有效的。

市场化的方向是让外部成本内部化,也就是说,应当把环境污染、气候破坏、健康损害如呼吸道疾病等费用反映到石油价格中去,从而促进绿色(清洁)能源、新能源的研究和开发。

能源产业的发展方式由政府计划和行政管制,向政府引导下充分发挥市场化机制的方向转变。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实现资源的合理使用和优化配置。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提高整个国家的经济效率。市场经济的长处具有竞争性、开放性、灵敏性、合理性、活力性。合理性就是能够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活力性就是能够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灵敏性就是对各种经济信号反映比较灵敏。因此,需要建立和健全扶持节能减排市场化运作机制。

改善宏观调控,关键是仍要以市场化改革为主线,推进市场化改革是我国能不能从根本上抑制经济过热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所在。只有市场化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由行政配置资源为主体向市场配置资源为主体的方向转换。由此,通过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减少资源配置的浪费,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全局,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化。[2]

加快以打破行业垄断和价格改革为标志的能源市场化的进程,鼓励能源市场化改革,努力建立一个有活力的、有效率的能源供求体系。以“价格调控”方式内生地推动了能源行业的资源优化组合。市场化的方向是让外部成本内部化,也就是说,应当把污染、气候破坏、呼吸道疾病等费用反映到石油价格中去,从而促进新能源的研究和开发。

(二)建立和健全本机制的政策和法律依据

20051117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发表题为《树立开放思维,实现合作共赢》的重要演讲中指出,中国将依靠科技进步,发挥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的作用,增强节约能源的能力,全面促进能源的节约和高效利用。200835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必须坚持搞好宏观调控。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组成部分。我们要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同时,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坚持主要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发挥各种政策的组合效应;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不搞一刀切,不搞急刹车;坚持不断总结经验,及时调整政策,注重实际效果。只有把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保证整个经济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持续健康协调发展。”能源领域市场化改革是当前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推行绿色资本市场政策。坚持市场经济和有效监管的原则,政府的“有形之手”和市场的“无形之手”协同和优化配合,是构建中国节能减排机制的核心指导思想之一。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要求:培育节能服务体系。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制定加快节能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促进各级各类节能技术服务机构转换机制、创新模式、拓宽领域,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推进企业节能技术改造。[3]

用价格政策促进节能,建立节能基金,加大节能投入,建立终端用能产品的市场准入制度;加快能源领域的市场化改革,打破行政垄断,充分引入市场竞争,构建市场条件下的价格形成机制。

 三、建立和健全市场配置能源资源机制的举措

(一)加快市场体系建设,建立市场配置资源机制

加快市场体系建设。中国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鼓励多种经济成分进入能源领域,积极推动能源市场化改革。全面完善煤炭市场体系,构建政企分开、公平竞争、开放有序、健康有序的电力市场体系,加快石油天然气流通体制改革,促进能源市场健康有序发展。[4]

国家积极培育和规范能源市场,运用“看不见的手”,发挥市场在能源领域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鼓励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从事能源开发利用活动。

市场经济是指这样一种经济制度,在其中,消费者与企业在“看不见的手”的指引下,通过市场相互发生作用,来决定经济组织的三个中心问题: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首先,消费者的“货币选票”决定了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其次,如何生产也将遵循价格信号所指示的方向,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使用哪些生产要素、采用什么技术来进行生产。最后,为谁生产是由生产要素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这里的供求决定了要素价格:工资率、地租、利率和利润。各种要素的所有者、土地所有者、资本所有者,便根据其拥有的要素在生产中的贡献取得相应的收入份额,完成社会收入的分配。值得注意的是,在当今世界,并不存在“纯粹”的市场经济:在每个经济中,总能看到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动作。[5]

正如个人被假定为始终追求效用最大化一样,经济学家假定企业始终追求利润最大化。在事实上,企业可能并非只受利润的驱使,并且在决策中不一定能够成功地使利润最大化。但另一个千真万确的事实是:长期不能赚取利润的企业将不复存在。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去,它们就必然要处在赚钱的压力之下。因此,这个假定还是很有道理的。[6]

(二)探索建立节能减排市场化运作机制

中国市场体系不完善,能源市场体系有待完善,能源价格机制未能完全反映资源稀缺程度、供求关系和环境成本。

《能源法(征求意见稿)》的立法者认识到了市场机制的功能,看到了市场配置能源资源的重要作用,提出,“要运用市场配置资源。国家积极培育和规范能源市场,发挥市场在能源领域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鼓励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从事能源开发利用活动。”[7]能源开发利用以及管理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调动市场主体节约能源资源的自觉性,创造良好的节能减排市场化运作环境。

我国能源立法应当发挥市场配置能源资源的重要作用,通过经济杠杆,采用价格、税费、信贷、财政等经济激励政策,鼓励能源的节约利用、综合利用、合理利用和理性消费,珍惜资源和节约能源;促使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保护环境;实现能源的效益最大化和能源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

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和供求状况决定着厂商和居民的生产经营行为与消费行为,从而起着配置资源和国民经济再分配的作用。如何能够保证做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这本身也还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这些目标既不能靠喊口号,也不能靠下行政命令就能够实现。惟一可行的方式就是依靠市场手段,让市场机制这只“无形的手”去引导人们自觉地往这个方向上走。

市场具有强大的调节功能,能充分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成本,是转变发展方式最重要的驱动力。由于市场化是实现国际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和利用的最佳手段,故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世界各国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加快,世界能源利用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世界各国政府直接干涉能源利用的行为将越来越少,而政府为能源市场服务的作用则相应增大,特别是在完善各国、各地区的能源法律法规并提供良好的能源市场环境方面,政府将更好地发挥作用。当前,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利比亚等能源资源丰富的国家,正在不断完善其国家能源投资政策和行政管理措施,这些国家能源生产的市场化程度和规范化程度将得到提高,有利于境外投资者进行投资。

200885日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在上海正式挂牌成立,这是在国内率先设立的一个环境能源领域各类权益交易的平台。经上海市政府批准设立的这一环境能源交易所,得到了发改委、环境保护部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的成立被视作探索以市场化手段推动节能减排新机制的一大举措。交易所的主要功能包括4个方面:一是信息集散功能,主要是环境能源领域各类权益交易的信息收集、筛选、整理与发布等。二是技术和资本对接功能,主要是依托交易平台集聚交易双方、科研机构、投资机构、各类服务商、集成商及专业认证评 估机构等多方市场参与者,创新节能减排的体制、机制和技术,营造节能减排和资本对接的平台功能。三是优化配置功能。通过公开的信息集散公示系统,提高环境能源市场化配置资源效率。四是规范运作功能,建立公开、公平、公正、公益的节能减排技术、资本、规范交易平台。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已建立信息披露、交易规则、会员管理、异地合作及监管监察等5方面的制度框架体系,构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境能源权益交易管理系统,将充分发挥市场平台的信息集散、技术与资本对接、优化配置和规范运作功能,完善环境能源领域权益交易的信息采集、筛选、整理、发布、询价、报价和交易等服务体系。在项目贮备方面,目前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已有包括四川成都双流县白河治理项目等55个挂牌项目,项目类别主要是节能减排和环保项目融资、技术转让、专利转让等方面,标的内容涉及污水处理、净化技术、生活垃圾处置,太阳能、再生能源以及环保工程、能源工程等领域,挂牌金额共计10.72亿元。

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是试图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推进节能减排、进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是对原有以行政手段为主推进节能减排的有益补充和积极探索。

(三)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和社会参与的节能减排投入机制

加大节能减排的投入。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和社会参与的节能减排投入机制。各级政府要加大对节能减排投入,引导社会资金投资节能减排项目。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的信贷支持。解决节能减排的资金问题,主要采用市场机制的办法,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促使企业开展污染治理、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8]节能减排的投入包括政府投入、企业投入和社会投入,充分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企业的主体作用和社会的参与作用,形成合力。

(四)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促进机制创新,培育节能市场

实行能源国际化战略。在经济全球化以及中国加入WTO的背景下,我国的能源发展应从依赖国内资源的“自我平衡”转变到国际化战略,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我国应大力开拓国际能源市场,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增加能源的进口途径和数量。我国一方面应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促进机制创新,培育节能市场,发挥市场的引导作用。节能工作最终须以市场化来运作,而眼下消费者对节能产品的信任度不高是节能工作的重要障碍。鼓励能源市场化改革,努力建立一个有活力的、有效率的能源体系,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积极倡导能源供应在来源、品种、贸易、运输等方式的多元化,提高市场化程度,培育市场以节能。

(五)逐步建立以市场定价为主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

能源产权和能源定价问题是能源市场体制及能源制度安排中深层次的根源性问题。需要进一步减少政府对资源配置和价格形成的干预,逐步建立以市场定价为主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同时,加强和改善国家对价格的宏观调控,完善对垄断性、公益性价格的管理,注重运用物资储备、价格调节基金等经济手段引导价格。建立健全价格法律法规体系和科学有效的价格管理机制、监督体制。

(六)鼓励企业“走出去”迈进国际市场战略

从经济开放的角度看,我国加入WTO之后,国际能源、国内能源两个市场,尤其是能源市场迅速并轨,国际能源市场的变化更为直接地影响着国内能源市场的变化,波及经济发展。我国已经不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经济循环体系,而是正在全面地融入国际市场。我国的能源市场与国际能源市场变化和国际资本的流向息息相关,因此,探索建立国际化能源供应体系和国际能源合作机制。通过国内合作、国际合作,鼓励企业“走出去”战略,迈进国际市场,解决中国的能源问题。比如,拓宽能源领域对外开放的渠道,通过企业“走出去”,扩大对外投资,开发能源资源,增加石油天然气供应能力;开展能源对外交往,加强战略和政策对话与协调,促进全球能源安全保障机制不断完善,这不仅有利于增加中国能源供应,也有利于改善世界能源供给。鼓励企业通过市场直接融资,以及争取国际金融组织、外国政府贷款,加大企业节能降耗技术改造。

 四、积极探索能源市场化改革,不断健全市场配置能源资源机制

我国能源市场化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市场环境逐步完善。中国能源市场环境逐步完善,能源工业改革稳步推进。能源企业重组取得突破,现代企业制度基本建立。投资主体实现多元化,能源投资快速增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煤炭工业生产和流通基本实现了市场化。电力工业实现了政企分开、厂网分开,建立了监管机构。石油天然气工业基本实现了上下游、内外贸一体化。能源价格改革不断深化,价格机制不断完善。[9]但是,我国尚未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节能新机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节能管理体系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国外普遍采用的综合资源规划、电力需求侧管理、合同能源管理、能效标识管理、自愿协议等节能新机制,在我国还没有广泛推行,有的还处于试点和探索阶段。供热体制改革滞后,受各种因素影响贯彻落实难度较大。[10]

我国能源市场化改革还很不彻底,有很长很艰难的路要走。能源市场化改革的方向不可逆转,要积极鼓励能源市场化改革的探索,努力建立一个有活力的、有效率的能源市场体系。当然解决这些深层次的问题需要时间。能源市场化改革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这也是宏观调控的前提条件。能源产业的发展方式由政府计划和行政管制,向政府引导下充分发挥市场化机制的方向转变。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实现资源的合理使用和优化配置。可以由市场来配置资源的,应该由市场去做,同时国家进行宏观调控。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提高整个国家的经济效率。市场经济的长处具有竞争性、开放性、灵敏性、合理性、活力性。合理性就是能够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活力性就是能够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灵敏性就是对各种经济信号反映比较灵敏。因此,积极探索能源市场化改革,不断健全市场配置能源资源机制,需要建立和健全扶持节能减排市场化运作机制,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能源领域具有高度的垄断性,能源行业涉及许多利益分配和不同“利益集团”的权益损益的制约,如“部门利益”、“行业利益”和“地区利益”。能源市场机制的探索和建立比许多部分和行业要艰难得多,当新的政策法规与这些既得利益相左时,其政策法律的推进和实施将是非常困难的,需要很大的智慧、勇气和胆识,但是面对经济一体化、资源配置全球化和世贸规则,我们又不能不走的路,因此,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智慧,借鉴国际经验,要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积极探索能源市场化改革,逐步突破能源领域行业垄断和行政性垄断,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健全市场配置能源资源机制。我国要不断完善能源市场环境,要参照世贸规则,结合国际经验,建立适合中国特色的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突破能源企业重组的体制障碍,稳步推进能源工业改革。投资主体实现多元化,加大能源投资规模,使其快速增长,不断扩大市场化规模。煤炭工业生产和流通要基本实现市场化。石油天然气工业要实现上下游、内外贸一体化。电力工业完全实现政企分开、厂网分开,建立系统而有力的监管机构。不断深化能源价格改革,不断完善价格机制。通过能源市场化改革来建立健全市场配置能源资源机制。

 

参考文献:

[1] 业宏,鹰飞,正子.经济学210个关键词[M] . 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

[2] 常青.宏观调控应与市场化改革取向相协调[N].上海证券报, 2006-11-22.

[3]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200712月。




[1]业宏,鹰飞,正子.经济学210个关键词[M] . 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

[2]常青.宏观调控应与市场化改革取向相协调[N].上海证券报, 2006-11-22.

[3]《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2006,8,6,国发[2006]28号

[4]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2007年12月。

[5] 业宏,鹰飞,正子.经济学210个关键词[M] . 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

[6] 业宏,鹰飞,正子.经济学210个关键词[M] . 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

[7]《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征求意见稿)》,2008,1月25,发改委网站。

[8]温家宝在2007年4月27日,在“全国节能减排电视电话会议”讲话:《高度重视 狠抓落实,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

[9]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2007年12月。

[10]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2004年11月。

上一篇: 任虎:试析我国外商投资能源产业法律制度及存在问题(2008年年会论文)

下一篇: 苏苗罕:能源产业市场准入监管的法律分析(2008年年会论文)

友情链接
行业协会
媒体机构

“扫一扫”

进入手机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