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日前,财政部联合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发布《2022年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拟支持项目名单公示》,在过去5年纳入63个城市的基础上,清洁取暖试点示范增至88个,奖励金额累计超千亿元。支持力度之大,足见国家对农村清洁用能的重视。
以清洁取暖改造为代表,农村地区能源绿色转型发展提速。这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乡村振兴及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作为关键一环,生活用能如何影响农民居住环境?目前清洁化进程如何?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研究员沈国锋向记者阐述了最新调研结果。
对室内空气的影响被低估
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陶澍所带领的团队,近10年来一直致力于居民生活用能对环境的影响及其控制策略研究,沈国锋是主力成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美丽中国”项目——“重点污染区域大气环境与大型复杂场地的污染防控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的支持下,他两次参与全国性农村居民生活能源调查工作,走访京津冀、汾渭平原及东北、西南等多地,获取了大量详实的一手资料。
和许多人的直观感受一样,沈国锋发现农村烟熏火燎的日子明显少了。“不可否认,生活用能清洁化水平正在提升。除了采暖本身,多地清洁取暖改造也带动清洁炊事的普及。但是对标绿色低碳要求,远远不够。”
在广大农村地区,非商品能源仍占据较大比重。散煤、生物质等传统固体燃料在民用炉具中的燃烧效率不及工业锅炉等效率高,加上缺乏末端控制措施,污染排放偏高。“准确计量难度大,基础研究不足,导致排放影响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被低估。人们通常关注室外空气较多,比如民用散煤对PM2.5浓度、对重污染天气的贡献。但更直接的影响在室内,若不加以改善,对人体健康极为不利。”沈国锋举例,很多家庭即使有排烟或通风措施,固体燃料在炉灶燃烧产生的直接无组织泄漏,依然会大大影响室内环境。
沈国锋进一步称,我国农村幅员广大,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地域能源结构、居民用能习惯及技术水平等差异很大。“还存在时间差别,最典型就是采暖与非采暖季用能。在东部发达地区,生活用能清洁化进程相对较快,而在西南、西北、东北及各地山区的农村居民,炊事和取暖仍离不开煤炭等固体燃料。”
可承受力影响清洁化进程
“其实,大多数居民家不只使用单一能源品种。”沈国锋发现,尽管煤、柴占据一定比例,电、气也不少见,“比如平时用电烧水、用气炒菜,到了冬季用煤取暖。多能并用现象越来越普遍,农村地区清洁能源平均用时占比呈增长趋势,对于改善室内环境及保护人体健康起到积极作用。”
既然如此,清洁能源为何仍未占据主流?沈国锋告诉记者,背后涉及地方及家庭的经济条件、个体用能习惯以及投入、运行成本等多重现实。“我们在华北一个村子就看到,不少人一边说着煤改电好,一边又经常舍不得用。有位大叔告诉我们,孩子要从城里回来,临近中午赶紧打开电取暖设备。结果直到孩子吃完饭回城,屋里也不怎么暖和。实际上,设备的能耗和取暖效果与怎么用是有关系的,用户不了解不清楚,花多少钱才是最关心的问题。”
“钱”的问题无小事。沈国锋坦言,对于缺乏经济承受力的村民而言,即便“硬推”清洁用能,后期也难以维持,进而可能产生连锁反应。“在山区,人员分散、稀少地区,或实际使用率较低的地方,电力配套设施、燃气管网铺设投资大,但用电、用气量不高,参与改造的企业可能还要倒贴钱。长此以往,企业投身农村能源转型的积极性不高,依靠政府补贴的可持续性又成问题。”
“在一些地区,清洁型煤或由生物质和煤混合制成的燃料是一种可行的民用燃料,可作为清洁化过程中过渡方案。再如,生物质能具有低碳优势,在农村地区产量丰富,被认为适宜推广。但要看到,传统粗放的利用方式不可取,采用成型燃料燃烧、热电或热电气联供等现代化利用方式或许可行,但又会产生生物质资源加工、储运等一系列新的成本。用户能不能承受,后续能不能支撑,这些问题都需要提前考虑。”沈国锋称。
农村能源转型门槛并不低
让沈国锋感到欣慰的是,随着条件改善,清洁能源的认可度不断提升。尤其是年轻人,更容易接受电气化等清洁用能方式。
如何进一步普及?沈国锋建议,主管部门在综合考虑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前提下,尽快针对汾渭、东北、西北和西南高寒地区等不同区域,以及山区、平原等不同类型地区的现实条件,科学设置差异化目标,因地制宜分别规划、分步实施。“企业和市场的作用也不容忽视。清洁取暖工程推广前期,有些企业认为门槛低,卖卖炉子、装装设备就行。真正让村民用得好、用得持续,既考验地方政府智慧,也需要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企业。”
“与采暖相比,清洁烹饪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较小。调研也表明,居民炊事用能清洁化效果明显,而且具有自发性。地方政府若能适当投入、采取有力措施干预,可有效加速转型。“沈国锋提出,各地可在总结前期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完善现有液化石油气供应系统、鼓励企业开发适合农村低收入家庭使用的烹饪电器、推动清洁烹饪电器下乡、鼓励和推动厨房排风扇和抽油烟机使用,采取多元措施推行清洁烹饪。
沈国锋还提醒,应加强对室内环境和健康的关注和研究。“民用固体燃料占我国能源消费比重并不高,对大气PM2.5浓度的年平均贡献在15%-20%,对农村居民室内PM2.5浓度的贡献却可以达到70%甚至更高。从健康角度看,室内空气质量管理比室外更重要。我们有必要加强干预,针对不同地区摸清排放底数,量化清洁能源替代所带来的环境、健康和气候协同效益,在试点示范的基础上扩大推广,并加以宣传和引导。有时候,不是技术限制了居民生活用能的清洁化,而是认可度、采纳度、持续性等非技术因素。”
来源:中国能源报
作者:朱妍